为何如此重视“总迁移量"检测?
食品接触材料(如塑料、橡胶、陶瓷、金属等)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,可能释放化学物质迁移至食品中,导致食品安全风险。总迁移量(Overall Migration Limit, OML)检测是评估这些材料安全性的核心指标,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:
1、保障消费者健康:总迁移量检测可量化材料中向食品中迁移的非挥发性物质总量,避免因有害物质(如增塑剂、重金属、单体残留等)超标导致的慢性中毒、致癌、致畸等健康风险。例如,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若迁移至食品,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。
2、符合法规要求:全球主要市场均对食品接触材料设定了严格的总迁移量限值:
欧盟(EU):依据框架法规(EC)No 1935/2004及具体指令(如(EU)No 10/2011),总迁移量限值通常为10 mg/dm²或60 mg/kg(以食品模拟物计)。
中国(GB):GB 4806系列标准规定总迁移量限值,如GB 4806.7-2016(塑料)中,总迁移量限值为10 mg/dm²。
美国(FDA):通过21 CFR 170-189部分对间接食品添加剂(包括迁移物)进行管控,部分场景下总迁移量需≤50 mg/kg。
3、规避贸易壁垒:出口企业需通过总迁移量检测以满足进口国法规,否则可能面临产品召回、罚款甚至市场禁入。例如,欧盟曾因总迁移量超标多次通报中国输欧食品接触材料。
4、提升产品竞争力:通过权(分隔)威机构认证(如SGS、Intertek)的总迁移量检测报告,可增强消费者信任,助力品牌开拓高(分隔)端市场。
食品接触材料及塑料制品的总迁移量测定方法
总迁移量检测的核心是模拟材料与食品接触的真实场景,通过食品模拟物提取迁移物质并定量分析。根据相关标准测试方法要求,主流方法及步骤如下:
1、食品模拟物选择:根据材料预期接触的食品类型,选择对应的模拟物:
水基食品(如饮用水、果汁):蒸馏水或3%(w/v)乙酸溶液
酸性食品(如醋、番茄酱):3%(w/v)乙酸溶液
酒精饮料(如啤酒、葡萄酒):10%(v/v)或20%(v/v)乙醇溶液
油脂类食品(如食用油、巧克力):植物油(如橄榄油)或异辛烷
2、迁移实验条件与浸泡液制备:
迁移试验预处理需要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【迁移测试池】,推荐参考Labthink公司的QYC-B、QYC-C、QYC-E迁移池产品,浸泡液的迁移试验制备,需要根据相关标准要求,按照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依据食品接触条件设定,制备浸泡液。

总迁移量及不挥发物测定仪:高度集成化、自动化的高效率的迁移量及不挥发物测定仪,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迁移量测定,药品包装材料的不挥发物测定,以及食品、食品添加剂、药品等的类似理化测定。基于重量法测试原理,参照塑料包装、药典、化学试剂等检测标准设计制造。专业适用于食品药品包装材料的蒸发残渣检测、食品药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总迁移量测定、化学试剂与纯化水的蒸发残渣检测。
通过创新集成技术,将传统蒸发残渣检测流程中的蒸发、干燥、常温称重至恒重等核心试验步骤整合于一体。该系统彻(分隔)底改变了传统检测中实验人员需频繁操作蒸发皿、恒温水浴锅、电烘箱及分析天平等分散设备的作业模式,不仅大幅降低人工操作强度,更有效控制了因人工操作导致的测试误差,显著提升检测数据的重复性和再现性。
总迁移量检测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估的基石,其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,量化材料向食品中迁移的化学物质总量,确保产品符合法规并保障消费者健康。检测需严格遵循标准方法(如GB 31604.8、ISO 10993-17),并依赖高精度仪器(如迁移池、总迁移量及不挥发物测定仪)实现可靠结果。对于企业而言,建立完善的总迁移量检测体系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、规避市场风险的关键。




